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数百年】守护世遗瑰宝 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14日 17:05:12

中国的世界遗产家族不断扩大。 7月25日,经主办方锤炼,“泉州:宋元中国海洋贸易中心”项目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个世界遗产.

泉州遗产应用项目的遗产是从10世纪到14世纪生产和保存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今泉州市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九日山祈福石刻、石伯寺遗址等22处遗址。

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决定将该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泉州项目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可持续发展、建设社区的现实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高度的意义和历史价值。

[中国遗产数量名列前茅]

随着各国世界遗产地数量的增加,《世界遗产名录》不断丰富。截至目前,《世界遗产名录》共有世界遗产1154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897处,世界自然遗产218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9处。

中国自1985年正式加入《保护世界公约》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长城、泰山等6处世界遗产首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在泉州成功申报。 30年来,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实现了突破性增长。 21世纪以来,它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世界遗产地数量上始终位居前列。

目前,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地56处,其中其中38项文化遗产项目涉及考古遗址、古建筑、遗产线路等类型,跨越近百万年的时空,跨越近5000公里。

[中国遗产保护状况优于国际平均水平]

在远古星辰下,世界遗产历经风霜,屹立千年,共同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如今,由于城市扩张、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它面临着许多威胁。

目前,世界1154处世界遗产中有52处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其中,管理和制度问题是当前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

虽然我国各类遗产地在协调保护与开发方面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压力,但迄今为止我国18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双遗产地的整体保护状况良好。

《世界遗产展望2020》显示,中国非濒危遗产地,整体保护状况明显好于国际平均水平。

中国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被文化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 2021年,我国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这是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继2018年大运河之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保护世界瑰宝,中国一直在行动】

保护重在行动。我国先后颁布了127部与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建设专项保护管理机构136个,建立了“一共多点”的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和监管体系。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 2019年,3.88亿人次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感受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之美,促进了全社会遗产保护成果的共享。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国拥有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是蕴藏丰富知识、智慧和艺术的无尽宝藏。它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出了突出贡献。

世界遗产历史悠久,遗产保护之路更长。让我们用我们的行动来保护文化的灵魂。

参考资料: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世界遗产中心、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编辑:陈申、陈开银、盛杰(实习)

制作:侯一鸣

上一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拟修改: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
下一篇:健康一身轻:樊碧发讲女人要经历哪些疼痛